全文內容
門膠邊每次抹,都有黑色污漬跑出來。
李先生的 Siemens西門子 前置式二合一洗衣機 WK14D321HK,一直都有做「洗衣機清洗」的習慣。不是完全不理那種,而是每隔兩個月就會自己處理一次。
他跟兵團客服落Order時提到:短時間內用清潔用品清過幾次。門膠邊也經常用布抹。但每抹一次,都有黑色污垢黏在抹布上。
那種感覺有點像桌面明明每天都擦,可是手一摸,仍然覺得粗粗的。表面看起來乾淨,心裡卻一直不踏實。
清洗專員上門時,李先生再補充:呢部洗衣機一直都是自己用,沒有和其他人共用。用量不算少,又是二合一型號,洗完衣服再烘乾,時間長、溫度高,心裡總是擔心裡面會不會藏著看不到的污漬。
他最困擾的,就是那條門膠邊。
每隔一段時間打開門,仔細一翻,總會看到一些灰黑色的位置。有時抹得勤,視覺上好像淺了一點,但隔幾天再看,又覺得邊位有點暗沉。就好像有一層頑固的影子,怎樣都完全抹不走。
李先生坦白說,他其實一向都有自己用市面上的洗衣機清潔用品。覺得「有做總比沒有好」,也知道洗衣機會積污。只是這次,朋友跟他分享自己找洗淨兵團做過清洗服務後,看到清洗出來的髒水,整個人都愕然。
朋友一句:「平時我們看到的,只是表面。」
這句說話令他有點在意。
所以才第一次聯絡洗淨兵團,希望為這部用開的洗衣機,安排一次深入一點的清洗,加上門膠邊除霉,看看實際情況到底有多髒。
清洗專員到達後,先和他確認服務內容:
今次會做無創清洗。
重點是滾筒裡面的積垢。
再為門膠邊做除霉處理。
無創清洗不用拆機,整個過程在家中完成。對很多已經安裝在櫃內、又是二合一的洗衣機來說,這方式比較方便,亦不影響之後日常使用。
正式開始前,清洗專員用內窺鏡伸進滾筒裡面檢查。畫面在鏡頭裡清楚放大:
不只是簡單一層灰。
在一些接縫位、下方邊緣,能看到一塊塊黏著的污漬印記,顏色偏黃帶黑,像水漬疊加之後乾掉的痕跡。某些位置更帶一點點暗啡色,說明曾經長時間潮濕。
這些地方,平時打開門是看不到的。
李先生站在旁邊,看著畫面,沒有說話,只是微微點頭,心裡大概明白,自己兩個月一次的自家清洗,主要只是處理到表層,深處的污垢其實一直都在。
清洗專員開始為滾筒注入高濃度活性氧,先讓它浸泡一段時間。
這一步有點像先把「陳年污垢」泡軟,好讓之後更容易被沖走。洗衣機安靜地在那裡浸著水,裡面看不到很戲劇化的變化,但清洗專員很清楚,這是之後髒水會變得「有內容」的關鍵。
浸泡過程之後,加入發泡促進劑。
水面開始出現大量細緻泡沫,像是把原本貼在金屬表面的污垢,一點一點托起來。這時候如果透過內窺鏡看,會看到一些本來黏著的邊位,慢慢變得模糊,代表表層已經開始鬆動。
接著進入沖洗和排水的階段。
當洗衣機把浸泡過的水排出來時,李先生走近看。那不是清澈的水,而是帶明顯顏色的髒水,混著細碎的污點。顏色介乎深黃與啡色之間,看得出不是一兩天形成的髒東西。
清洗專員繼續以高壓水槍反覆沖洗,至少兩輪,把滾筒不同角度都照顧到。每次排水,水都比上一輪清澈一些,但一開始那一盆明顯「濃味」的髒水,已經足夠讓人意識到,原來所謂「自己有做清潔」,也有它的極限。
其中一段時間,李先生看著洗衣機排出來的污水,愣了一下,然後迅速回房間拿相機出來。
他站在一旁,小心翼翼對準那桶正在排出的髒水拍照,說想回去給太太看看,讓她知道洗衣機裡面原來曾經是這個狀態。
在滾筒清洗完成後,清洗專員再次用內窺鏡檢查。
畫面相比一開始整齊很多,原本黏著的黃黑色痕跡淡了很多,有些位置已經見回金屬光澤。那些「陰影」不再一大片,而是只剩下一些自然使用留下、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抹去的印記。
滾筒處理好,輪到門膠邊。
門膠邊屬於經常接觸水、又不容易完全乾透的位置,很容易成為霉菌聚集區。平時用布抹,可以清走表面灰塵和少量黏附物,但較深層的黑點,往往是霉菌本身的顏色。
清洗專員先用紙巾把膠邊抹乾,確保上面沒有明顯水珠。將門膠邊翻開,露出內側一些平日很少留意的位。那裡有零星黑點,還有一些呈帶灰暗色的圈。
然後在霉點位置均勻塗上除霉啫喱。
這一步有點像幫膠邊「敷面膜」,啫喱需要在表面停留一段時間,讓裡面的成分慢慢滲進去。清洗專員邊塗邊輕輕按壓,讓膠邊不同角度都沾到啫喱,尤其是褶位和窄縫。
啫喱靜置的時間裡,洗衣機安靜地站在那裡。
過了約十五至二十分鐘,清洗專員再用紙巾把啫喱和已經被分解的污漬一起抹掉。原本明顯的黑點位置,大部分都明顯變淡甚至消失,膠邊的顏色看起來均勻得多。
李先生仔細看了一圈,又再用手指輕輕掀起膠邊,確認那些他之前怎麼抹都帶黑的地方,現在乾乾淨淨,沒有之前那種暗沉感。
整個清洗過程約兩小時,再加上門膠邊的除霉,多花一些時間。結束後,清洗專員向李先生說明:
之後建議空機運轉至少兩次。
主要是把殘餘的污水和清潔過程中的碎屑完全沖走。
也讓管道裡的水再流一流,狀態會更穩定。
李先生看著剛剛拍下來的照片,再看看現在的滾筒和門膠邊,表情明顯放鬆了不少。他再問了一個問題:
「隔多久再清洗比較合適?」
從這次深度清洗的經驗,清洗專員分享了一些保養心得:
- 雖然定期自行清洗是好習慣,但家用清潔劑主要只能處理表層污垢
- 深處積垢需要配合浸泡、發泡、高壓沖洗和內窺鏡檢查才能徹底清除
- 建議一年安排一次專業深入清洗,已可把長期堆積的污漬處理得比較徹底
- 中間仍可繼續用清潔用品自行保養,作為日常維護
清洗專員向他解釋:一般來說,一年安排一次深入清洗,已經可以把長期堆積的污漬處理得比較徹底。中間如果仍然想自行保養,當然可以繼續用清潔用品,只是心裡會比較清楚,真正「大掃除」是按年來計算,而不是兩個月一次的小整理。
故事到這裡,畫面很簡單:
一部一直有人打理的洗衣機。
一條怎樣抹都覺得有點髒的門膠邊。
一桶終於被看見、顏色明顯的髒水。
對很多人來說,洗衣機一直都只是「會轉、有水、有洗衣粉就可以」。直到某一天,打開門看到黑點,聞到輕微異味,或者衣服洗完總是覺得不夠清爽,才會開始懷疑,裡面是不是藏了什麼。
如果家裡的洗衣機用了好幾年,期間只是偶爾用清潔劑沖一沖,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徹底清洗,或許也值得在心裡問一句:
現在的乾淨,是表面看起來沒問題,還是裡面真的已經被洗乾淨?
當衣服每天都在裡面打轉,把汗、水、洗衣液交給滾筒和門膠邊,是否也應該讓洗衣機本身,偶爾有一次「被好好清洗」的機會?
如果某天打開門,看到那幾點黑色污垢,記得不要只是匆匆抹走,也可以停一停,想想是否到了安排一次深入清洗的時候。這樣,衣服、洗衣機,以及每天使用的人,心情都會踏實很多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